分享好友 三农资讯首页 三农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从2264亿斤到13908亿斤——农业发展硕果累累

2024-09-12 22:18IP属地 陕西宝鸡380乔金亮经济日报
广告

新中国成立75年,写下了农业发展巨变的伟大历史篇章。从“新中国成立之初5亿人吃不饱”到“进入新时代14亿多人吃得好”,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人更能体会这条饱腹之路上的酸甜苦辣;没有哪个年代,比现在更好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吃饭难题。

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了新底气,让农民世代居住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了新希望。一幅和美的农业农村画卷,正在华夏大地上铺展。

走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农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吃饱饭”曾经是一件难事。中国人有过很长一段凭“票”吃饭的日子,方寸大小的一片薄纸,直接关系吃饭的权利。这背后是当时农业生产力的低下。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68.6公斤,全国仅有13台联合收割机。

随着农业经济的进步和农村改革的推进,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曾经紧俏的米票、面票等风光不再。1993年,粮票彻底退出流通,定额定量供应的计划配给制成为历史。市场化改革解除了计划经济对农业生产的束缚,此后,粮食产量连续跨越了几个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我国粮食生产开创新局面,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数据显示,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2023年的13908亿斤,增长5.1倍;2023年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不仅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粮食安全不仅是数量上的,更是质量上的。我国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切实把粮食种植结构调活调优。粮食生产从粗放式追求数量为主逐步向质效并重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生产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大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从5亿人吃不饱到14亿多人吃得好,中国向世界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传奇故事: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用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在人多地少水缺的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屡获丰收,证明国家重农抓粮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道路自信。

重要农产品实现稳定多元供给

中国14亿多人,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23万吨肉、9万吨禽蛋、10万吨奶。应对如此旺盛的食物消费需求,装满“米袋子”的同时,“肉盘子”“菜篮子”“果盘子”也要给力。

从内湖的大水面养殖到深远海的海洋牧场,从东北的林果到天山脚下的水果,从西南的高原农业到西北的旱作农业……利用多样农业资源、发展多元农业形态,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近年来各地建立多元化农产品供给体系。多元稳定的供给,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刘长全说,我国居民膳食呈现多元化趋势。树立大食物观,不仅要在耕地上做文章,还要面向整个国土空间要食物,这为林牧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比重占到近一半。丰富多样的畜产品、水产品、林业食品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的组成部分。

畜产更加多样。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5年国家放开猪肉、蛋、牛奶等畜产品价格后,畜产品产量不断攀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畜牧业现代化、规模化进程加快。随着居民消费越来越趋向于健康化多元化,肉类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1985年到2023年,猪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85.9%下降到59.4%,牛羊肉比重由5.5%上升到13.2%,禽肉由8.3%上升到26.3%。

水产更加健康。我国确立了“以养殖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水产品产量从1989年起稳居世界首位。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116万吨,比1949年增长157倍,年均增长7.1%。党的十八大以来,渔业加快转型升级。稻鱼综合种养、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推广,休禁渔制度进一步调整完善,“伏季休渔”“十年禁渔”“增殖放流”“海洋牧场”等各项措施的实施,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体系逐步建立

中国农业不仅数量安全、形态多样,而且质量向好、动能调绿、结构调优。我国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体系,质量兴农,产业结构不断调新;绿色兴农,要素支撑持续优化。发力农业产业体系,让竞争力不断增强;构建农业经营体系,使田野涌现新动能。

看绿色。我国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这不仅反映在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的增长上,还体现在耕地质量保护、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主任何可表示,通过不断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国正逐步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新模型,为全球农业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看科技。超级杂交稻、紧凑型玉米、无人植保机、果菜收获机……泱泱大国的农田里,亿万农民以科技为笔,不断书写农业新篇。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科技兴农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旋律。

看农田。良田是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也是农业永续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灌溉水源保障和灌区建设改造,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增强,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上,完成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

砥砺奋进七十五载,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亿万中国人民的辛勤耕耘、不懈奋斗下,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陕西:今天夜间开始陕西自北向南有一次吹风、降温降水天气
预计今天白天:全省晴天转多云,陕北部分、关中北部及西部部分地方、秦巴山区有小雨或阵雨(0~3毫米)。陕北北部有4级左右偏南风,阵风可达5~6级。陕南南部局

0评论2024-09-1941

2024年中秋节假期国内出游1.07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秋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全国国内出游1.0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

0评论2024-09-1822

洛川县:洛川的苹果
我的老家在洛川,当地人把甘泉以北称之为陕北,其依据之一就是陕北方言带有浓重的鼻音与遗存的少族民族词汇,而我们说的是字正腔圆的关中秦腔。但是关中人又视洛

0评论2024-09-1820

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还是“超级月亮”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每年中秋,赏月都是重头戏。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还是一轮“超级月亮”。喜欢赏月的朋友可于中秋当

0评论2024-09-1623

周至县 猕猴桃产量预计达58万吨
2024年,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继续保持43.2万亩,鲜果产量预计达58万吨。今年的周至猕猴桃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更好,目前果农和客商正在预订果品,只待9月中旬

0评论2024-09-162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

0评论2024-09-1334

人大常委会 | 报告显示: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其中13个

0评论2024-09-1337

突破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多部门最新发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

0评论2024-09-1240

“延安苹果”入选2024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发布《关于确定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的通知》,“延安苹果”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标志着延安苹果

0评论2024-09-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