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三农资讯首页 三农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粮价由托市价变托底价 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2018-02-26 18:06IP属地 陕西西安1810赵永平人民日报
广告
广告

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促进减存量、抑增量;粮价由“托市”变“托底”,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保障种粮不亏本

日前国家发布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今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每斤降低0.1—0.2元,这是三年来下调幅度最大的一次。为什么调价,粮农会不会亏本?

看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自2004年实施以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连年增收。但多年来最低收购价以托市为主,往往高于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供求关系,国内国外粮价倒挂,库存量、进口量越来越多,下游加工企业举步维艰。都在一条产业链上,企业没账算,农民难增收,这样靠政策托起来的价格注定不可持续。

看市场,现在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得放心,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粮食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而粮价、补贴接近“天花板”,资源环境又遇“紧箍咒”,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下调最低收购价,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的是减存量、抑增量,让粮价逐步回归市场。同时,粮价由“托市价”变“托底价”,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保障种粮不亏本。但这个“托底价”并不是市场价,眼下一些地方优质稻谷价格依然坚挺,这传递出一个信号,今后种地不能一味追求产量,调好结构、调优品种,才能更有赚头。

有人担忧,调价会不会造成“谷贱伤农”?从两年来玉米供给侧改革实践看,大可不必担心。2016年玉米取消临储政策,价格从只涨不跌到随行就市,多的调下来,少的调上去,田野上的加减法,换来一手好牌,玉米调减1477万亩,大豆、蔬菜等增加1700万亩,失衡的大船掉过头来,全国玉米库存下降28%。玉米价格开始回归理性,每斤从0.6元上涨到0.8元以上,加工企业活了,农民收益稳了,产业走出“死胡同”,焕发新的生机。

由此看,这次稻谷调价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这既是一场全方位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既要考虑量的平衡,也要实现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健康发展。那么,结构怎么调?

坚持市场化方向。调优结构,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调好方式,推行绿色生产,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政策的精准性,以优粮优价导向,引导农民盯着市场种、跟着需求走,产得优、卖得好,让种粮成为有赚头的产业。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粮食多点少点是技术性问题,但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时代保护粮食产能,要加快推进向提质导向转变,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农民增收是目标。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更要看农民是否得实惠。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逐步实现市场定价,既要反映市场供求,又要防止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特别是要避免粮价过快下跌,稳定农民收入这个基本盘,确保不发生大面积“卖粮难”,不让种粮农民吃亏。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冷空气持续影响 15个城市继续刷新下半年最低气温纪录
今明两天,冷空气向东向南移动,影响我国中东部大片地区。北方多地气温继续低迷,南方气温将大面积创今年下半年来新低。15个城市继续刷新下半年最低气温纪录气象

0评论2025-10-2028

“一梨润三秋”!5个“黄金食梨法”,现在吃正合适→
咽干、鼻子干、皮肤干、咳嗽……入秋后开始感到干燥,此时可以吃一些梨,哪种梨是秋季润燥首选?生吃好还是熟吃好?一起了解↓↓润肺、止咳、控制体重……秋天吃

0评论2025-10-2019

眉县:让世界尝到“刚刚好”的味道
秋分将至,渭水南岸的30万亩猕猴桃园泛起金色涟漪。再过20天,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将在眉县启幕。此刻,我们不仅迎来一场产业的嘉年华,更迎来一次对“中国猕

0评论2025-09-02139

白水县:早熟苹果满枝头 果香四溢引客来
初秋,果香渐浓。眼下,陕西美好家园现代农业园区的早熟苹果进入采摘季,一箱箱新鲜采摘的蜜脆苹果从果园运出,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订购、搬运、装车。走进陕西美

0评论2025-09-02243

9月1日起将实施一批国家标准 涉及网络攻击事件判定等
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网络攻击事件判定、智能家用电器语音交互、电动自行车安全等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将为规范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健康

0评论2025-09-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