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三农资讯首页 三农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粮价由托市价变托底价 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2018-02-26 18:06IP属地 陕西西安1800赵永平人民日报
广告

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促进减存量、抑增量;粮价由“托市”变“托底”,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保障种粮不亏本

日前国家发布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今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每斤降低0.1—0.2元,这是三年来下调幅度最大的一次。为什么调价,粮农会不会亏本?

看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自2004年实施以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连年增收。但多年来最低收购价以托市为主,往往高于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供求关系,国内国外粮价倒挂,库存量、进口量越来越多,下游加工企业举步维艰。都在一条产业链上,企业没账算,农民难增收,这样靠政策托起来的价格注定不可持续。

看市场,现在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得放心,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粮食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而粮价、补贴接近“天花板”,资源环境又遇“紧箍咒”,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下调最低收购价,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的是减存量、抑增量,让粮价逐步回归市场。同时,粮价由“托市价”变“托底价”,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保障种粮不亏本。但这个“托底价”并不是市场价,眼下一些地方优质稻谷价格依然坚挺,这传递出一个信号,今后种地不能一味追求产量,调好结构、调优品种,才能更有赚头。

有人担忧,调价会不会造成“谷贱伤农”?从两年来玉米供给侧改革实践看,大可不必担心。2016年玉米取消临储政策,价格从只涨不跌到随行就市,多的调下来,少的调上去,田野上的加减法,换来一手好牌,玉米调减1477万亩,大豆、蔬菜等增加1700万亩,失衡的大船掉过头来,全国玉米库存下降28%。玉米价格开始回归理性,每斤从0.6元上涨到0.8元以上,加工企业活了,农民收益稳了,产业走出“死胡同”,焕发新的生机。

由此看,这次稻谷调价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这既是一场全方位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既要考虑量的平衡,也要实现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健康发展。那么,结构怎么调?

坚持市场化方向。调优结构,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调好方式,推行绿色生产,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政策的精准性,以优粮优价导向,引导农民盯着市场种、跟着需求走,产得优、卖得好,让种粮成为有赚头的产业。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粮食多点少点是技术性问题,但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时代保护粮食产能,要加快推进向提质导向转变,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农民增收是目标。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更要看农民是否得实惠。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逐步实现市场定价,既要反映市场供求,又要防止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特别是要避免粮价过快下跌,稳定农民收入这个基本盘,确保不发生大面积“卖粮难”,不让种粮农民吃亏。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陕西2025年5月29日—6月13日气候预测
一、延伸期气候趋势预计5月29日-6月13日平均气温除陕北大部偏低0~0.5℃,其余地区偏高0~1℃;降水陕北、关中西北部偏多2~3成,其余大部地区偏多1~2成。二、

0评论2025-05-28150

蒲城县、渭南经开区参展第九届丝博会 文旅消费与低空经济展现区域发展强劲动能
5月21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各地客商、游客会聚于此,共谋发展、共享机遇。蒲城县、渭南经

0评论2025-05-25173

个人信息防泄露 我国将推广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近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

0评论2025-05-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