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三农资讯首页 三农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两会专题】韩长赋建议不要盲目扩种玉米 代表委员热议

2018-03-09 18:54IP属地 陕西榆林5420中国农业新闻网
广告

 3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玉米价格反弹、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等有关粮食价格以及去库存、调结构等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时建议不要盲目扩种玉米,不要走回头路。

韩长赋的建议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也引起了关注“三农”问题的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为此,农民日报和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采访了一些代表委员,请他们对这个问题谈一谈看法。

1、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不中!现在玉米种植面积还大得很呢。”一听到扩种玉米的字眼,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直摇头。在他看来,无论是种植大户还是小农户,都要一方面把握市场动向,另一方面还要看政府的导向,毕竟东三省等地的玉米体量还是很大,国际玉米市场价格也不高。他认为要想提高收益,还是要搞经济效益高的产品。他们张河村全村土地都用来种植软籽石榴,效益非常可观。(本网记者李海涛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贵阳市委书记李再勇:贵州将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和市场化发展能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进程,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本网记者刘久锋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刚: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深刻的产业革命,这是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提出来的,也是贵州当前开展的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革命?革命就得有“破”才有“立”。这场深刻的产业革命“破”什么?从贵州的实际情况来讲,首先就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这是贵州农业产业发展一个必须要经过的过程。

贵州长期的玉米种植历史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在一个时期内满足了剧烈增长的人口数量对粮食的需要,另一个则是对生态造成极大损害。

玉米有两个特性:一是耗水大,它就是一个抽水机,一个植株每天耗水量2.5升。二是喜欢疏松的土壤,它的根系扎进去以后对土壤的破坏力非常大。种植玉米对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到上世纪80年代初,贵州的森林覆盖率降到12.4%,六盘水森林覆盖率最低8%,通过这些年退耕还林,到去年,六盘水森林覆盖率已经恢复到56.94%,如果放任玉米种植,必将对生态造成新一轮打击。

另外,现在农村劳动力缺乏,靠老人和妇女一家一户种植玉米,效益非常低下,一些地方种植的玉米一亩收益才600元左右。因此,贵州调减玉米,是保护生态的需要,也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的需要。

那么六盘水不种玉米种什么?

我们不拿自己的短处去搏别人的长处,我们要走产业化、差异化的路子,就比如猕猴桃、刺梨、早春茶。这是六盘水农产品的“新名片”。

如今,六盘水猕猴桃卖向世界各地,猕猴桃酒通过了美国最严格的认证后在美国出售,一亩猕猴桃可以让农民赚2万。刺梨做成了刺梨汁、刺梨含片甚至面膜,卖到了日本、韩国,一亩刺梨农民能赚4千块钱。至于早春茶,“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干得就是这些事,让老百姓拿到更多收益。(本网记者毛晓雅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林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副站长潘文道:谈到玉米盲目扩种问题时说,种植任何农作物都不要盲目跟风,因为一旦市场达到饱和,风险就比较大。虽说农产品主要要靠市场调节,但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其中就包括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所以建议农户不要看价格稍有抬头,就盲目扩种。(本网记者李海涛采访整理)

2、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盘锦市副市长、潘元松:玉米种植反弹的迹象表明,一方面我们的大宗农产品收储制度要持续改革,一方面我们的政府调控要和市场紧密结合,坚持两只手一起用力。(本网记者王小川采访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玉米价格从2017年5月份开始持续上涨,不到一年的时间,每吨价格涨了200元,平均每斤一毛钱,这对于农民而言确实是不小的收益。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国内政策的推动,另外也有国际原油价格上,以及大豆价格上涨带来的联动效应。

要看到,影响市场的随机因素太多,但是总的来说,玉米市场的供求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市场总的来说还是供过于求,库里还有很多没有消化完,如果盲目扩种、风险很大。而且中国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影响很大,如果种得多,期货就会看空,很容易影响现货市场价格。(本网记者施维采访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武:政府对于玉米调减有了部署,在玉米主要种植区应该对种植户进行合理引导,关键是要尊重市场规律,不因为短时间的价格波动而盲目,以免造成损失。(本网记者王小川采访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我觉得在目前没有较大幅度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不宜盲目扩大播种面积,还应该关注一两年再考虑是否扩大播种面积。(本网记者李朝民采访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龚胜生:调减玉米不仅有经济意义,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玉米耐寒耐瘠耐旱,多种植于山地,因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就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比如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本网记者毛晓雅采访整理)

3、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记者会上具体是如何建议的?

第一财经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粮食价格。前年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家采取一些措施去库存、调结构,去年玉米价格开始反弹,对此您怎么看?今年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下调,您认为这是否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呢?

韩长赋:你提了一个热点问题。确实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对于农民收入和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价格也是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挥棒。总的来讲,粮食收购和价格市场化的改革是个大方向,目的还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来引导生产、调节供求、调控进口。当然,你提到的问题也说明价格改革要很好地谋划,要兼顾政府、农民两头,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兼顾收购、加工两个方面,总体是求得一个平衡,保证改革平稳进行。

2016年国家取消了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通过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建立起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和对生产者的补贴制度。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后,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激活了市场,带动了加工,释放了库存,也减少了进口。实践证明,改革还是一举多得,也是大势所趋。

近期玉米价格反弹,我们也注意到了,平均来讲,比去年增加了一毛钱,有的地方还多一点。玉米价格一反弹,有些地方又想多种玉米了,我建议不要盲目扩种。因为毕竟现在玉米库存依然很高,国际市场价格也很便宜,所以不要盲目扩种。尤其是那些非优势区,种玉米不是很适合的地区,不要走回头路。因为这两年我们已经进行了调减,下一步还是要继续调整结构,多种市场适销的品种。

关于水稻和小麦价格的问题,现在看水稻供给也有点儿偏多,小麦的供求基本是平衡的。所以这是一个改革的契机,因此今年国家下调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目的也是想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使小麦和稻谷的价格逐步向市场靠拢。

至于会不会对农民的积极性或者生产带来影响,实话实说,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不会太大。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第一,因为小麦和水稻是口粮,所以各方面还是很重视的。第二,小麦和水稻大都是在基本农田里生产种植的,我们国家近些年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小麦基本上是旱涝保收,可以做到这一点。农民种小麦和种水稻,在目前的水平下还是有账可算的,所以也不会很大幅度调减。

当然,价格下调会对农民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也注意到农民的反应,所以国家在下调收购价格的同时,也对种粮农民采取直补的方式,适当地补助农民。现在籼稻和粳稻大概分别下调了0.1元到0.2元,这个下调带来的收入影响主要由政府和国家来承担,也是为了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种植强筋和弱筋小麦,这是我们的弱项。同时,在改革中加快完善补贴、保险等配套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总体来讲,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下一步粮食工作讲了一句重要的话,就是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这是下一步我们工作的方向,也是需要落实的任务。

新华社记者:据我们了解,这两年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两年已经调减玉米面积5000多万亩,今年又提出要调减水稻面积。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已经不用再生产这么多粮食了?今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是就是要压低粮食的生产呢?

韩长赋: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阶段性的供大于求与有的品种供给不足并存。现在,我们的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针对这个问题,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去两年主要是引导玉米种植的调减,主要是调减“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这两年累计调减种植面积5000万亩,主要增加大豆1900万亩,杂粮1000万亩,还有青贮玉米以及粮改饲1000多万亩,应该说效果是好的,结构是趋向合理的。

现在看,水稻也偏多,特别是东北粳稻出现了库存积压。所以,我们要顺应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来引导调整。重点是调减资源消耗比较多、非优势区的水稻生产。当然,这种调整绝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粮食生产了。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所以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适度调减玉米和水稻,绝不是要放弃粮食生产,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法减法一起做,在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的同时,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促进农业供求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实现平衡。

下一步,既要调整结构,又要保证粮食安全。主要是以下一些考虑:

一是坚定不移地稳产能、保口粮。根据供求形势的变化,我们不追求年度产量,而是要确保产能稳定,产能稳定就是有需求时能生产、能供得上。我们要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2018年还要新建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国家规划到2020年要建设8亿-10亿亩高标准农田,还要划定9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就是让这些主产区、优势区保证粮食生产。在科技方面,要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优质高效和绿色生产技术,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护好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继续优化粮食生产结构。虽然粮食是特殊商品,但它也是商品,所以也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来调整生产,特别是调整品种结构。

三是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了,主食吃得少了,肉蛋奶消费量上去了,但肉蛋奶也要靠粮食来转化。我们要大力发展肉类、牛奶、禽蛋、水产、食用菌、蔬菜、水果这些产品来满足人们更好的需求。(记者会文稿来源于《农民日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陕西:今天夜间开始陕西自北向南有一次吹风、降温降水天气
预计今天白天:全省晴天转多云,陕北部分、关中北部及西部部分地方、秦巴山区有小雨或阵雨(0~3毫米)。陕北北部有4级左右偏南风,阵风可达5~6级。陕南南部局

0评论2024-09-1948

2024年中秋节假期国内出游1.07亿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秋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全国国内出游1.0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

0评论2024-09-1827

洛川县:洛川的苹果
我的老家在洛川,当地人把甘泉以北称之为陕北,其依据之一就是陕北方言带有浓重的鼻音与遗存的少族民族词汇,而我们说的是字正腔圆的关中秦腔。但是关中人又视洛

0评论2024-09-1825

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还是“超级月亮”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每年中秋,赏月都是重头戏。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还是一轮“超级月亮”。喜欢赏月的朋友可于中秋当

0评论2024-09-1626

周至县 猕猴桃产量预计达58万吨
2024年,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继续保持43.2万亩,鲜果产量预计达58万吨。今年的周至猕猴桃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更好,目前果农和客商正在预订果品,只待9月中旬

0评论2024-09-162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

0评论2024-09-1337

人大常委会 | 报告显示: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其中13个

0评论2024-09-1338

从2264亿斤到13908亿斤——农业发展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75年,写下了农业发展巨变的伟大历史篇章。从“新中国成立之初5亿人吃不饱”到“进入新时代14亿多人吃得好”,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人更能体会这条饱

0评论2024-09-1240

突破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多部门最新发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

0评论2024-09-1241

“延安苹果”入选2024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发布《关于确定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的通知》,“延安苹果”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标志着延安苹果

0评论2024-09-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