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评论2025-02-2394
0评论2025-01-18272
0评论2025-01-18207
0评论2024-09-28426
0评论2024-08-28293

- 2024年居民医保最新缴费标准公布
0评论2024-08-26
0评论2024-08-26276
0评论2024-08-24299
0评论2024-08-19302
0评论2024-08-06177
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亮点一:谁污染谁治理
土地使用权人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亮点二:每十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公众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和科学技术水平,并按照土地用途,制定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每十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亮点三: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国家加大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设立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主要用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无法认定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以及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项目的信贷投放。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在办理土地权利抵押业务时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国家鼓励并提倡社会各界为防治土壤污染捐赠财产,并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亮点四:违法处罚力度大最高可罚200万元
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0评论2025-02-2394
0评论2025-01-18272
0评论2025-01-18207
0评论2024-09-28426
0评论2024-08-28293
0评论2024-08-26
0评论2024-08-26276
0评论2024-08-24299
0评论2024-08-19302
0评论2024-08-0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