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
气温高(高于30℃)、湿度大,植株在两三穗花时候,防治难度高。微酸性土壤、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
青枯病是细菌性的土传病害,病菌通过移栽苗子、雨水或灌溉水快速传播。
发病原因:细菌从根部或茎部的伤口、气孔侵入,在维管束组织中扩散,造成导管堵塞,维管束受损,中午光照强时候,需要的水分多但实际输送上来的水分少,供不应求叶片自然萎蔫。
气温低于30℃,病菌繁殖慢,在部分病株显症的情况下,如果气温持续走低,会出现不蔓延、甚至部分植株带病生产的情况。
防治难点:
青枯病是病菌侵染导致的传导功能受损。传统的药剂只能杀灭土壤和毛根中的菌源,难以到达维管束内部杀菌。上病时候需要快速杀菌并且修复受损细胞,恢复传导功能,传统药剂没有修复受损细胞的能力
青枯病有发病急、重的特征,宜早防。但普通药剂多抑制作物的生长,降低免疫力,即便控制住病害,后期因为抗药性问题导致可用的药很少。
病害高发时,土壤含水量较高甚至达到饱和,用药灌根也难以达到杀灭土壤和毛根中菌源的效果。
防治方法:
初发病时“一灌三喷”
一灌:青枯立克90倍(浓度可调控在60-150倍)+地力旺15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
三喷:青枯立克90倍(浓度可调控在60-150倍)+大蒜油1000倍连续喷雾2天,第三天用青枯立克90倍(浓度可调控在60-150倍)+地力旺30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
预期的用药效果:
青枯病萎蔫一天的在具备良好防治条件下能够解除病患,萎蔫2天的可能解除病患,萎蔫3天,建议拔苗。(这是在高发期情况下的,有些气温低于30度上病的,萎蔫3-4天还能活)
青枯病为什么要叶面喷雾呢?
青枯立克是土传病害,传统用药方式多是灌根,灌根一定要灌,但只灌根又有局限性:1、发病高峰时候土壤含水量较高甚至达到饱和,根系吸收药液有限。2、沙土地药液易下渗,不能持续存留在土壤中,影响药效。3、根系吸收药液速度不如叶面吸收的快,青枯病是急病,2-3天就死了,需要快速杀菌。4、中草药制剂传导性好,叶面吸收后可向下传导至维管束杀菌,修复伤口。
防治实践经验:
1、易发病作物品种如樱桃西红柿,危害重的方位如海南、两广,重点地块如重茬地和下水头应着重预防,可采用苗期、花果期(显症之前)各一灌两喷基准方案。一灌可采用定植时穴灌、缓苗水穴灌或苗期多次滴灌;两喷应在苗期分两次用药,可适当提高浓度,如有滴灌可多次滴灌代替喷灌。花果期同理。
2、部分植株显症时,应划分病健区,病区包括染病植株周边所在区位,雨水和灌溉水可能蔓延到的地方(下水头是重点)视为隐形病区。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应适当扩大隐形病区的划分范围。病区要采用重治措施,健康区可以采用预防措施,当然高温高湿条件下最好也采取重防措施。
3、病害高发条件下以叶面喷雾作为主手段。像青枯病这样的急病、重病,需要早用、高浓度用、立体化用(上喷下灌)、连续用药、缩短间隔期用(连喷3天)。
4、农事操作注意事项
(1)整枝打叉应在晴天上午10:00到下午3:00进行,此时间段温度高,湿度小,伤口易愈合。
(2)打叉时不宜用剪刀,以免传染病毒,可用手按下去。
(3)整枝时对发生病毒病的植株应单独进行,避免人为传播。
(4)整枝打杈后及时用青枯立克和地力旺喷雾,修复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