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评论2024-10-1878
0评论2024-09-25141
0评论2024-09-23145
0评论2024-09-23134
- 富县:8万余亩早熟苹果喜获丰收
0评论2024-09-23
0评论2024-09-19165
0评论2024-09-18141
0评论2024-09-18190
0评论2024-09-16129
0评论2024-09-16148
踏上了一条支撑大国崛起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如果说“稳”是基本态度和底线,五年来一系列新的变革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皴染出更为丰富的色彩
治国如齐家,即便是一个家庭,手中也要有些存粮有些存款,心中才不慌,特别是面临转型时,大到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口,小到一个家庭转行转业、进城务工的选择节点,只有具备基本保障力才有信心、有底气走出去寻求突破;只有具备基本保障力才有实力、有能力应对转型过程中的不可预知因素;也只有具备基本保障力才有可能、有条件避免经济学中由于资源匮乏带来的决策偏差,确保转型道路的理性、正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条支撑大国崛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清晰展现。
农业是稳定国民经济的基本盘、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稳压器”,无论什么时候,“稳”都是第一位的。目前,我国粮食产能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90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说,“稳”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对解决吃饭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底线,那么,五年来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所作的一系列新的变革,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皴染出更为丰富的色彩。
——五年来,对农产品供给的追求从数量上的孜孜以求转向产能牢靠、基础深厚、发展可持续。
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引下,我们开始强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截至2017年底,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比五年前提高近1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提高3个百分点。
农业重回生态本色,生产理念更绿色,生产习惯更科学,生产方式更集约。农药、化肥提前实现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均达到6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5.3%;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万余艘、“绝户网”90多万顶,绿色这个农业本色正在变得更加清亮。
——五年来,从对“大数”“总量”的统计和追求转向需求侧精准对接、品种种植“结构化”权衡、农产品品质高效满足,农业经济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镰刀弯”改革、玉米“价补分离”、“两区”建设……越来越多新词开始被人们熟悉,它们共同指向农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确立为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农业发展从求诸外部扩张向注重内部优化转变。
产业结构逐渐理顺,非优势区已调减过剩玉米超过4000万亩,大豆、薯类、优质饲草等短缺品种成功补位,面积增加2000多万亩。安全得到保障,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6%以上。品质开始优化,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优质国产农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发展更注重质量和效益。
——五年来,农业不再止于耕田养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而是逐步转向一二三产融合,创业创新掀起热潮,新产业新业态带来了新活力。
一个5角钱的核桃,加工成风味核桃能卖到1元多,冷榨核桃油单个价值增加到5元,而制成核桃胶囊则增值到每个10元,在河北,农产品加工让小核桃身价大涨……
三产融合,亮点数不胜数;双新双创,新业态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4亿人次,营业收入实现翻番。
五年来的变化足以说明:农业,已不再是千百年来的那个农业;农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是支撑大国崛起的农业。
0评论2024-10-1878
0评论2024-09-25141
0评论2024-09-23145
0评论2024-09-23134
0评论2024-09-23
0评论2024-09-19165
0评论2024-09-18141
0评论2024-09-18190
0评论2024-09-16129
0评论2024-09-1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