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评论2024-08-30215
0评论2024-08-22108
0评论2024-08-22100
0评论2024-08-0398
0评论2024-07-25192
0评论2024-07-25131
0评论2024-07-2583
0评论2024-04-23177
0评论2024-03-22145
0评论2024-03-13168
一味盯着农村的地,政府意愿代替农民意愿,集中小区建起来,产业、公共服务却跟不上,贫困户难稳定脱贫,甚至会出现返贫。
搬出土房住楼房,农民还会不买账?在一个深度贫困县走访,就遇上这样的事儿。县里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从效果图看,排排楼房整齐,文化广场、商店、活动室等设施俱全,干部说,一个小区安置几个贫困村,能让贫困户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深入了解,听到农民的不少意见:有人算账,拆土房住楼房,自己要补不少钱,背一身饥荒,往后日子更难。有人担心,在村里吃菜、吃粮、吃水都不花钱,搬上楼房样样是钱,开销大。也有人顾虑,搬进楼房,想种地离了十几里远,不种吧,周边又没产业,生计怎么办……
尽管不少农民不情愿,政府却很热心,积极推动项目开工。一位干部坦言,现在用地指标可以跨省调剂,贫困县节余一亩地,置换到发达地区就是几百万元,不抓紧整理土地,扶贫钱从哪来?然而,一味盯着农村的地,政府意愿代替农民意愿,社区建起来,产业、公共服务却跟不上,贫困户即便都上了楼,没活干、没收入,缺乏发展能力,也难稳定脱贫,甚至会出现返贫。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个案。前些年发达地区出现的“农民被上楼”“村庄合并”现象,正在一些贫困地区上演。用地指标跨省调剂,是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好政策,有的地方之所以念歪了经,原因在于盲目的政绩冲动,只顾表面文章,忽视了贫困群众的长远发展。扶贫工作吹糠见米,基础工作不扎实,政策措施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无法让贫困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会让脱贫质量打折扣。
当前,脱贫攻坚打的是“硬仗中的硬仗”,全国还有约120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深度贫困县,2.98万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更复杂,脱贫难度也更大。脱贫攻坚正从“打赢”向“打好”转变,越是时间紧、任务重,就越要在脱贫质量上下功夫,脱贫效果可持续是硬指标,看的是帮扶精准度高不高,政策针对性强不强,下苦功、做细活,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难题。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才能确保脱贫结果真实。
脱贫攻坚要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脱贫不是消亡农村的过程,村庄有自身发展规律,即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仍有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帮扶贫困村,不一定要整村拆迁、另起炉灶,也不是一味追求乡村和城市一个样。农村千村千面,有的特在文化,有的特在生态,有的特在产业,不能千篇一律建楼房。既要尊重乡村特色,又要遵循发展规律,把农民生活、农村风情融合起来,真正让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脱贫攻坚要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愿不愿搬,搬到哪儿,应该让农民自己说了算,政府应分类解决好农民的多元需求。要以科学规划引导,既要集约、节约用地,又要更好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有产业支撑,让农民有稳定而持久的就业,政府在土地使用、财政奖补、税收减免上给予政策支持,发展农家乐、民俗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拓展农业增收功能,让农民在家门口有活干。要完善养老、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仅在形式上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更要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过上好日子。
多往村里跑一跑,多听听贫困户的声音,跑成“泥腿子”,就能找到“金点子”,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农民日报)
0评论2024-08-30215
0评论2024-08-22108
0评论2024-08-22100
0评论2024-08-0398
0评论2024-07-25192
0评论2024-07-25131
0评论2024-07-2583
0评论2024-04-23177
0评论2024-03-22145
0评论2024-03-13168